我国养老现状智慧养老
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定义:智慧养老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%以上即称为老龄化社会;达14%即称深度老龄化社会;达20%则称超老龄社会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至2022末,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.8亿,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9.8%;65岁及以上人口2.1亿,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4.9%。这意味着中国正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。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《中国发展报告2020: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》预测:2025年“十四五”规划完成时,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.1亿,占总人口数的约15%;2035年和2050年时,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3.1亿和接近3.8亿,占总人口比例则分别达到 22.3%和27.9%。2035年左右,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。
养老负担不断加重
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断改善,智慧养老需承担的养老负担在逐渐增加。我国的养老负担加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、养老金支付困难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,养老金发放压力逐渐增加。目前,部分地区的养老金缴费基数偏低,而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却在快速增长,导致养老金不够支付的情况。一些地方政府面临着养老金支付困难的挑战。
2、养老保险基金紧张。养老保险基金是支撑养老金支付的重要来源,但很多地方的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出现紧张的情况。一方面,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不平衡,造成了缺口,需要政府财政进行补贴;另一方面,个人缴费质量和缴费率的不足也导致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紧张。
3、养老服务设施不足。由于养老服务设施的不足,许多老年人无法获得适当的养老照料。在城市地区,养老院床位严重不足,长时间的等待和高昂的费用成为老年人和家庭的负担。在农村地区,基础养老设施相对薄弱,社区养老服务的覆盖率较低,导致养老服务供需失衡。
4、家庭养老负担加重。由于养老服务的不足和门槛较高,很多老年人只能依赖家庭成员提供养老照料。这使得大部分责任和经济压力落在了家庭单位身上。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,养老负担更加沉重。
养老负担加重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、家庭、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问题,需要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,同时也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应对。
什么是智慧养老?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,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,老年人口也日益增多。而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。因此,智慧养老孕育而生。“智慧养老”概念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,“智慧”即打破传统养老模式受时空约束的缺陷,借助现代科技,将各服务参与主体整合起来,通过政府、社区、医疗机构等物联网系统平台,形成一个有机整体,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。智慧养老是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,将养老服务、管理和技术相结合,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、个性化、高品质的养老服务,解决老年人护理照料等问题。智慧养老旨在通过智能化和网络化手段,提供更为便利、更为高品质、更为智能、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和管理模式。
智慧养老产业链环节
智慧养老产业链由上游、中游和下游环节构成:
1、上游环节。上游指的是从事智慧养老技术研发和制造的企业、科研机构和技术供应商。他们负责开发和提供智能化设备、传感器、无线通信技术、人工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和产品,为整个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。
2、中游环节。中游是指提供智慧养老服务和管理的机构和企业,包括养老院、老年社区、护理机构、养老服务提供商等。他们通过应用上游提供的智能化设备和技术,提供老年人的健康监测、护理、生活照料、社交互动等服务,并管理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的运营。
3、下游环节。下游是指养老年人和其家庭,他们是智慧养老产业链的最终受益者和使用者。他们通过使用智能化设备和接受智慧养老服务,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、健康管理和安全保障。
除了上述的中游、上游和下游,还有一些横向的参与主体,如政府部门、金融机构、保险公司等。政府部门在智慧养老产业链中发挥着政策引导、规划管理和资金支持的作用。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提供智慧养老相关的金融服务和保险产品,满足养老人群的经济需求和风险保障。